缩水通胀、“质量效应”、产品供应变化:
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即具有恒定特征(换句话说,质量和数量可比)的产品价格的变化。在可观察的限度内,对由减少某些产品产能而引起的缩水通胀和由降低产品质量而引起的廉价通胀进行修正,以避免扰乱价格指数的计算。相反,当质量提高时,情况也是如此:例如,数字产品的改进会对价格指数产生下行影响。
INSEE每月都会发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用于衡量法国的通货膨胀率,该指数提供了250多种产品的详细信息(年度出版物有360个详细项目),其中包含大多数类别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信息。但是所销售的商品和 赌场数据 服务在不断发展,除了价格之外,其他特征也在不断改变:其容量、技术特性、包装......因此,产品会消失,而新产品则会每月出现。 INSEE如何确保其通胀估计不受影响?这篇博文回顾了衡量价格指数的理论和实践。
理想情况下,价格指数对消费者具有恒定的“效用”
理想情况下,消费者价格指数应该是微观经济理论意义上的恒定“效用”指数。也就是说,它旨在衡量消费者为维持其“效用”而必须同意的支出的演变,换句话说,确保相同水平的“服务”或对其需求的满足。如果产品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分别增加),而其价格不变,则消费者的效用就会减少(分别增加):因此,价格指数必须将此考虑在内,对于效用不变的消费者来说,价格会增加(分别减少)。具体来说,如果一公斤苹果的价格上涨5%,那么你就必须多花5%才能买到同样数量的苹果。如果一包蛋糕的容量从250克增加到230克,而价格不变(即所谓的缩水通胀),那么你就要多花9% ((250/230 -1) * 100) 才能买到同样数量的蛋糕。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这两种情况均被视为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