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英国启动:牛津英语词典,简称OED,它一直延续到今天——座右铭是:“英语的权威记录”。[54]在这里,资产阶级社会阶层也是呼吁的目标群体,而且在这里,呼吁也是直接针对特定人群中的个人。它始于 1857 年伦敦语言学会“未注册词汇委员会”的通告,该通告在多家期刊上发表,呼吁收集尚未注册的词汇和习语。[55]最初的目标是完成现有的相关著作,但 1858 年他们决定编写一本新的词典。随后,各编辑纷纷发出呼吁:1859 年,乔治·珀金斯·马什 (George Perkins Marsh) 向美国发表演讲。 1879 年,詹姆斯·默里向整个英语世界发表演讲,目的是通过密集的参考文献增加文集的证据密度;任务是阅读书籍并标记摘录[56],贡献者会收到一份书单,其中包含从 15 世纪到现在的出版物。这是首次出现四位数的较大回报率。 《牛津英语辞典》第一版(20卷)出版于1928年,第二版出版于1989年。[57]期间还发出过进一步的呼吁,其中一次是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的:媒介是2007年的电视连续剧 《Balderdash & Piffle》 。 [58]
2.2 人群间接传递
[ 40 ]问卷调查活动在方法论上并不等同于众包。尽管如此,从角度来看,下面概述的两个基于此数据收集策略的项目可归为众包的开端。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以间接的方式(通过记者间接地)向人群发表讲话,并将其定性为“人民”。可以说,这些 巴拿马电报数据 贡献者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单位的群体的代表,即假设的“德国人民”。这个预先定义的人群充当数据提供者,是实现项目目的的基本手段。
[ 41 ]在德语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俗问卷调查活动于 1865 年举行,由威廉·曼哈特 (Wilhelm Mannhardt, 1831–1880) 发起。他是神话学派的核心人物,该学派以雅各布·格林的《德国神话》(1835 年)为基础,在民族浪漫主义和“民间传说”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背景下诞生。[59]曼哈特采用了对应程序以及个人探索——因此没有直接的诉求。曼哈特的目标很典型,就是在文学叙事传统或习俗中寻找某种文化现象的“原始形式”,并始终以“(德国)人民”为参考点。理论基础是连续性假设,方法包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重点关注“古老的农业习俗和收获传统”。